再生胶是一种由废旧橡胶制品以及废橡胶经过粉碎、脱硫、加热、机械处理等工艺制作完成,使其从弹性状态转变成具有塑性和黏性的、能够再硫化的橡胶,简称再生胶。
橡胶制品增加硬度
招:生胶体系
1) 橡塑并用也是一种很常见得手段,并用高苯乙烯,PVC/NBR合金效果也能增硬。
2) 改变胶种牌号的方式,也可以提高硬度(较少用)
*二招:硫化促进体系
1) 通过增加硫化剂来增加交链密度,提高硬度,如增加大幅度增加的使用量等
在生产再生橡胶制品时其他材料不变的情况下,加入相应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橡胶制品硬度。(100份胶,用量4~5份)
2)添加树脂。在制造再生橡胶制品的同时树脂加入其中可以增加橡胶制品的硬度。
3)部分产品二次硫化,增加交联程度,提高硬度。
*三招:补强填充体系
1) 添加炭黑。炭黑可作为橡胶混合物的填充剂使橡胶制品的硬度发生变化。
2) 炭黑品种更换,在含胶率不变的前提下,硬度也可以大幅增加。
3) 添加胶粉,硬度变高,效果也非常好,但是也只适合模压制品哦。
*四招:增塑软化体系
缩小橡胶油用量。橡胶油起到软化效果,在加入橡胶制品中受热膨胀,减小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。缩小橡胶油的用量相当于减小了橡胶制品的软化效果,起到了提高硬度的作用。
其次就是脱模方法通过对脱模因素的分析,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来避免脱模难问题或者解决脱模难问题。
1、模具结构合理,尽量提高模具刚度;适时做好模具保养的工作,如清洗(电镀、喷四氟、喷砂)等。
2、橡胶制品结构设计要易于脱模,并且有足够的坡度。3.选择合理的、适当的粘度配方。适当调整硫化体系,尤其是橡胶制品,加大促进剂的用量;添加炭黑进行补强或者调整原有配方。
4、硫化不熟的话可以增加硫化时间、提高硫化温度等方式解决;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产品尤其注重脱模方法,提高脱模工人操作水平。
5、减少喷脱模剂的频率和用量,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脱模剂污染模具型腔表面,导致难粘模。
6、使用一定量的脱模剂。
撕裂强度和硫化体系的关系:
撕裂强度和交联密度的关系有一个较大值,一般随交联密度的增加,撕裂强度增大,并出现一个较大值;然后随交联密度的增加,撕裂强度急剧下降,和拉伸强度类似,但撕裂强度的交联密度不拉伸强度达到值的交联密度要低。
应采用-促进剂的传统硫化体系,用量2.0-3.0份。
促进剂选用中等活性,平坦性好的品种,如DM,CZ等, 过硫影响大。
在天然橡胶中,如果用有效硫化体系代替普通硫化体系时,撕裂强度明显降低,但过硫影响不大。